开始重读这本书。第一次读完到今天,唯一记住的是当对方用千万/永远/总是/一直来说话的时候,ta往往带着浓重情绪而不是真的表达一个事实。我和配偶的经验非常验证这一句。现在重读第二遍,今天更第一章。
不要而要
不说“但是”,说“同时”
不说“你听懂了吗”,说“我说清楚了吗”
不说“我来晚了”,说“谢谢你等我”
不说“你我”,说“咱们”
不说“非常抱歉”,说“还盼理解”
不说“你过分了”,说“我很生气”
沟通三个框:(响应)情绪,(确认)事实,期待(明确行动)
情绪:多用“我觉得”,少对别人下判断“你就是”
情绪路标词:总是/老师/每次/经常——你可以告诉自己,ta在宣泄情绪。此时不要辩论事实,而是安抚情绪
点破和接纳对方的情绪:千万不要说“你别生气别着急”,而是短暂点破“我知道你现在肯定特着急”
事实:确认事实,确认细节
期待:找到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。生气肯定是有一个期待被落空。应该有一个行动方案。
第二章她讲了四种沟通人格,大家可以自我代入和对周围的人分类。
老虎型喜欢掌控欲,强势主动不爱磨叽——与这种人沟通要直接,简洁,很快给出key point
孔雀型在沟通时特别喜欢取悦所有人,让所有人都照顾周到——这种好理顺毛,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沟通者,多多赞美,不停夸奖。
猫头鹰型谨慎,不轻易表态,需要证据,有了主意会特别坚定——与这种人沟通需要主动,多推进程序,主动为ta提供信源
考拉型属于社恐加墨迹,温和,也属于被动型——与他们主动维护关系。
改变战场。如果对自己不利,可以换时间,换场合,换角色。总之都是为了变被动为主动。
换时间:尿遁虽然可耻但有用,尿尿回来你主动推进流程。
换场合:想起来央视跟拍刘强东的京东一天,一位高管和刘强东的那个对话,就是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给你面子的典型案例了
换角色:让专业的人替我挡一下,回头我再拿回主动权。
让积极回应成为本能:不管你同意与否,先吹两句,再发表观点。我觉得我得改,有时候上来一个NO可能让别人不舒服。先吹再说NO。